(相關資料圖)
眼下,閩西大地到處一派豐收的景象。在永定湖坑鎮奧杳村、武平巖前鎮伏虎村……多輛自動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忙碌,不斷將沉甸甸的稻穗攬入“懷中”。
今年以來,福建龍巖市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落實上級各項扶糧惠農政策的同時,市本級新增財政資金1100萬元以上,在規模種糧、復墾復耕、大戶水稻保險、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今年市、縣兩級扶持糧食生產資金達4630萬元,比上年增加2063萬元,扶持力度遠超往年。在各級扶糧政策的激勵下,今年全市30畝以上規模種植大戶達1709戶,規模種植面積11.38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687戶和3.4萬畝。
把撂荒地治理作為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龍巖采取“邊摸底、邊整治、后鞏固”的方式全面系統治理,安排資金400萬元,對山垅田新復墾種糧且相對集中連片30畝以上的種植戶給予每畝400元一次性補助。市里探索出黨員干部認領撂荒地、縣國有公司或鄉鎮兜底耕種“撂荒田”、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托管撂荒地等多種撂荒地治理模式,全市規模復墾拋荒地種糧面積達1.94萬畝,成為今年糧食播種面積增量的主要來源。
10月25日,在永定區金砂鎮下金村、西田村百畝示范片進行了實割測產,畝產分別達712公斤、793公斤。此前,在上杭縣臨城鎮水稻超高產試驗示范片,水稻新品種“浙粳優1578”平均畝產高達1152公斤,在龍巖首次突破畝產噸糧……受益于農業“五新”技術的推廣與實施,今年龍巖各地涌現多個糧食高產典型。
依托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省糧食產能區等項目建設,龍巖市在糧區大力示范推廣超級稻、優質稻、脫毒甘薯、特色玉米、特色大豆等優質糧食作物新品種,持續推廣全程機械化、測土配方施肥、“一噴多促”、病蟲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節本增效提質技術。全市擴大種植糧食作物新品種50萬畝以上,水稻品種優質率達83.6%;水稻機械化作業面積316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0.2%;完成社會化服務面積7.54萬畝,服務小農戶15500戶次。(鄭嘉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蔡茂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