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采用菘藍主要是用直接浸揉染色和還原染色方法來染色。
【資料圖】
2、菘藍又名茶藍、北板藍根等。
3、除了廣為人知的感冒藥,它的葉子還可萃取藍色染料;種子也可榨工業(yè)用油。
4、古代用菘藍做染料在秦漢以前主要以浸揉直接染色:將藍葉與織物一通揉搓,或將藍汁揉出再以織物浸泡,輔以草木灰浸染。
5、漢以后逐漸發(fā)展出還原染色技術,先將菘藍放到坑里,加水過濾,然后放到容器里再加入石灰,快速攪拌,與空氣反應,氧化成為靛藍,最后沉淀去水,剩下的泥狀靛藍即可用于染色了。
6、其實其原理用現(xiàn)代方法解釋如下:首先,要把這些植物放入水中浸泡。
7、因為可溶于水,靛苷會從細胞中緩慢地釋放出來,同時靛苷上的糖基會被逐漸水解,留下單獨的3-羥基吲哚。
8、而那些被釋放出來的糖會被微生物轉化成乳酸,逐步提高發(fā)酵池的酸度,進而促使更多的3-羥基吲哚從糖的懷抱中掙脫出來。
9、當靛苷水解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再用石灰調節(jié)溶液的酸堿度,促使3-羥基吲哚被氧化為3-吲哚酮,此時,剛剛獨立沒多久的吲哚基團將再度走向聯(lián)合,兩個分子的3-吲哚酮會發(fā)生縮合反應,形成靛藍:一種藍色的沉淀物。
10、但如果要使用這些染料的話,并不是簡單地把沉淀好的靛藍涂抹到衣物上那么簡單,而是必須利用米泔水,酒糟等原料對它進行進行再次發(fā)酵。
11、再這樣得條件下,靛藍會發(fā)生還原反應,變成無色的靛白。
12、但是和靛藍一樣,靛白還是很難溶解在水中,于是,要再次用到石灰與靛白發(fā)生反應,讓后者變成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靛白鹽——直到此時,染色劑才算是真正做好。
13、把需要染色的衣物放在準備好的染色劑中,等靛白充分地進入纖維就可以拿去晾曬了。
14、在晾曬過程中,靛白再次被氧化,變回靛藍,織物也就如此被賦予了穩(wěn)重的藍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