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強風導致的自然損毀,還是工程質量不過關,導致的“一吹就倒”,當地都需要詳細深入地調查。
【資料圖】
▲吳堡黃河大橋的石質護橋欄桿被風吹倒。圖/網絡截圖
文|和生
跨省黃河大橋的石頭護欄,竟然被風吹倒了?
近日,一則視頻在陜西吳堡縣和山西柳林當地流傳——今年1月20日才正式通車的307國道吳堡黃河大橋的石質護橋欄桿被風吹斷,長達數百米。
視頻顯示,橋上一側目測近200米長的白色石質護橋欄桿已經倒塌,有的護欄板甚至摔成兩半,現場一片狼藉。
據新京報報道,對此,吳堡縣發布官方聲明稱,8月4日下午,該縣出現雷雨大風天氣,位于縣城以西,連接晉陜大峽谷的黃河大橋部分護欄被大風吹倒。當地已啟動應急響應預案,成立調查組開展現場調查,并組織專業人員制定搶修方案,確保大橋早日通車。
需要注意的是,這則聲明明確將護欄倒掉歸因為“被大風吹倒”,并表示將“開展現場調查”,尚未指明涉及質量問題。
有媒體注意到,雖然同樣是刮大風下大雨,同河段的其他大橋卻并未出現橋欄斷裂的問題。而且,還有當地居民稱,在8月4日至5日兩天里,縣城里有商家懸掛的條幅以及用來遮擋建筑的布置材料,都未受到影響。
這多少有些諷刺,看似牢固厚重的石頭護欄,竟然能被一陣風吹倒。而更讓人懷疑的是,如此不牢靠的護欄,又如何保護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據悉,307國道吳堡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連接晉陜兩省,全長2.639公里,于2019年11月30日完工,2022年8月9日交工驗收,該項目投資為1.77億元人民幣,正式通車時間為2023年1月20日上午9時。
公開資料顯示,吳堡黃河大橋并不是一座新橋。該橋最早為了國家戰略物資運輸需要而建,早在1969年便建成使用,是連接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的重要紐帶之一,到了2000年橋體曾經進行過改造加固,2023年1月20日的“正式通車”是新一次改造完成的時間節點。
只不過,從這次被風吹倒護欄的情況看,其改造質量,多少讓人有些懷疑。當然,目前也不排除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在吳堡縣的黃河大橋區域,出現了更為強勁的大風,從而導致大橋護欄大面積受損。
但無論是強風導致的自然損毀,還是橋梁工程質量不過關,導致護欄“一吹就倒”,都需要當地職能部門詳細深入地調查,盡快給出科學權威的調查結論。如果確系橋梁工程質量缺陷所致,就要一查到底,嚴肅追責。
國道橋梁事關公共安全,絕不可兒戲。如果耗資不菲改造建成的跨省大橋,護欄都如此脆弱不堪,橋梁的整體質量自然也免不了讓人擔憂。所以,希望當地充分重視,用實事求是的詳細調查來及時廓清疑云,回應公眾關切,牢牢守住公共安全的底線。
撰稿 / 和生(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