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謝茂
“自律挑戰室,35天內不用電子產品即挑戰成功,獎金高達40萬。”近日,四川成都一家企業喊出口號,而要報名這個挑戰需要繳納押金7000元。有人認為此舉是騙局,也有人認為可以完成挑戰贏得高額獎金。
(資料圖片)
8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該企業位于成都青羊區的駐地,發現大門緊鎖。
在社交平臺,“自律挑戰”“禁閉挑戰”“寂寞挑戰”等等可謂是遍地開花。一家經營類似挑戰項目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運行約三年,并表示挑戰者報名前可帶律師前往考察。另外有類似活動舉辦方稱,能完成挑戰的成功率僅為千分之三。
有律師向極目新聞記者表示,此類合同中不少規定都較為模糊,且規則由店家制定、活動由店家推進,又缺乏第三方監督,挑戰者需要慎重。
此外,心理咨詢師也提醒,為了獎金而以強硬的方式進行超長時間的封閉生活,是對人心理的一種極限“摧殘”考驗,達不到自律效果,還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
自律挑戰室招牌 圖源媒體報道
成都自律挑戰室已人去樓空
位于成都青羊區清江東路的“518自律挑戰室”,其店鋪招牌上寫著“正規酒店提供食宿,挑戰三十天內,不用電子產品,挑戰成功獎金高達40萬,保險賠付,獎金當天到賬”的字樣。
這一招牌被路過市民看到后,拍視頻發到了網上。有網友表示,這是一種騙局,難以挑戰成功;也有網友表示,中學就是生活規律,且不能使用電子產品,這樣的挑戰并無難度。
記者從網上曝出的該挑戰室相關合同中看到,合同寫有“不允許攜帶任何電子娛樂產品,可以帶手機,每天可使用手機3分鐘”“不與外界有任何接觸交流。遇到檢查或者公職人員敲門可以開門對話”“22點以后必須關燈睡覺,早上6點前必須開燈保持(也可以不關燈)不可以開窗,如需要開窗可留字條讓工作人員開”等規定。
此外,合同中還明確提到,挑戰區域24小時有監控(衛生間沒有),不可以躲避攝像頭,可以攜帶書籍、魔方、十字繡等,不可以帶電子娛樂產品。
挑戰者需要繳納押金7000元,若挑戰成功,“30天獎勵30萬人民幣”“35天獎金40萬人民幣”。
8月28日,極目新聞在位于青羊區清江東路的自律挑戰室看到,店鋪招牌已被拆除,大門緊鎖。透過大門,能看到屋內還掛有“518自律挑戰室”的招牌,以及沙發、座椅等,桌上還擺放有煙盒茶具等物品。
自律挑戰室已人去樓空 極目新聞記者謝茂攝
根據媒體報道,該挑戰室工作人員稱,此前已有17人挑戰成功,而公司登記信息顯示成立于2023年8月9日。
在社交平臺,一位ID為“518自律挑戰室法人”的用戶在簡介中寫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質疑正常,本人及公司愿意全力配合所有部門調查,公司沒有任何違法違規行為,只是在配合調查階段。”
成都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接到了關于此事的投訴,工作人員前往查看,發現該店已搬走,“反正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可帶律師和警察考察”
這位法人自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在網絡檢索發現,數年前已有類似挑戰項目或活動,分布在全國各地,稱呼各有不同,有“自律挑戰”“禁閉挑戰”還有“寂寞挑戰”,但挑戰規則都大同小異,報名費通常需要幾千元,還需要提供體檢證明,挑戰時間也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獎金金額則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
個別挑戰報名還需要寫參賽理由,并備注“500字以上優先考慮”。
參賽問卷 網頁截圖
記者以顧客身份咨詢了多家類似的挑戰公司。其中一家位于四川的公司,其規則和“518自律挑戰室”相差無幾。公司規定,“不限制睡覺時間和次數,晚上睡覺22點以后可關燈(也可以不關),早晨6點之前須開燈保持照明,超時未開燈視為挑戰失敗。”
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挑戰地點是連鎖酒店,房間有窗戶,但窗簾不能拉開,“窗簾不能拉開,但也不可能完全不透光,還是能分清楚白天黑夜的,還有鬧鐘。”
當記者表示擔心會被騙時,對方表示,“這完全看個人,如果違反規則挑戰失敗,就會認為是被騙了。”而關于需要幾千元報名費,獎金則有幾十萬,對方則稱“我們肯定是要創造難度的,是有條條框框的,不是說讓天天睡覺就行。”
該工作人員表示,有挑戰成功者,但具體人數和比例并不清楚,且挑戰者報名前,可以帶著律師或警察前往考察,并可公證,可備案。
有舉辦方稱挑戰成功率僅千分之三
另外一家位于河北的企業也發布了類似的挑戰活動,挑戰分為18天、30天和36天,獎金分別為1萬元、10萬元和50萬元,報名費6888元。不過該活動并未開始,工作人員解釋,是在等待相關手續辦理完成,才能開始報名。
該活動獎金高昂,是否會虧損嚴重?對方表示,這項活動本身并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做自媒體,“算是公益活動,或者理解為投資,我們預期只要不虧太多就行。”
此外,對方提到,時間和獎金設置是經過測算的,據他們了解的相關數據,能成功挑戰36天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但18天會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成功概率是可以公布的數據。”成本則是,每個人挑戰者每天兩百元標準,另外還有運營、員工工資,現場醫療隊伍等。
記者注意到,該挑戰內項目有一條規則為“不允許在房間內有不雅行為”。此前就有網友曾提到,摳鼻孔也可能會被判定為不雅。該活動工作人員表示,也看到了這個調侃,他們對不雅行為有具體規范,不違背合同就不會判定失敗,“主要是因為導播可能會切換到房間的監控,如果剛好在直播,就不太妥當,當然監控能否公開需要你的同意。”
根據規則,挑戰只要超過18天,報名費及路費都會退補,而挑戰失敗則不退,且獎金可能會根據后續情況調整,如果挑戰成功人數太多金額則會下降,失敗者太多則會提高。
類似活動宣傳圖 網頁截圖
心理咨詢師提醒達不到自律效果
記者咨詢了位于東北、山西、河南等地的多家類似企業,基本都宣稱有人成功,但成功者不多。河南一家企業活動規則為,“在房間內,不抽煙不喝酒不玩手機,不與外界有任何交流,不限制睡覺時間。”
該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項挑戰十天獎金六萬多元的活動,目前已開展有兩個多月,有四十多人報名,成功者有三位。而挑戰三十天的活動目前已不再開展, “對人體有些陰影,有心理傷害。”
東北一家發布過類似活動的企業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不再開展此類挑戰活動,此前挑戰中“有兩人成功”。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甘偉對極目新聞記者表示,就目前來看,此類所謂的“自律挑戰”并不能達到自律的積極效果,長時間的封閉甚至還可能造成焦慮、抑郁、狂躁等負面情緒產生,導致挑戰者感同能力失調、人格特征扭曲、社會融入降低等不良效應反彈,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自律效果。
甘偉介紹,自律通常是以鼓勵引導等陽性療法為主,而這類挑戰,挑戰者的出發點通常是為了高額獎金,然后通過一種比較強硬的方式讓人進行長時間的封閉生活,而這種生活,是對人心理的一種極限“摧殘”考驗,本質上是有違背人類的天性的,“心理的極限壓力,也會在生理上反映,很可能會影響到身心健康。”
此外,甘偉提到,類似的封閉生活并不能達到一些舉辦方所說的幫助戒除煙癮酒癮的效果,即使是挑戰成功,多半也會“報復性”地抽煙喝酒。
“短期內遠離喧囂清凈生活,有利于放松身心,但如果是長期處在一個封閉壓抑的環境,只會適得其反。”甘偉表示,并不建議盲目參加類似的挑戰,挑戰者需要充足的內心建設,“可能會有挑戰者認為獎金夠高,什么都能堅持下來,但對人心理的承受能力是有極限的,如果超過這個極限,很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后果。”
律師稱合同模糊建議不要盲目參加
據南國今報報道,2022年廣西河池一位男士報名參加了類似的挑戰活動,挑戰進行到第七日時,送餐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敲門提醒,王先生出于本能回應了對方一個“哦”字。第八日晚上,主辦方以王先生與外界接觸為由,認定其挑戰失敗并沒收保證金。事后,主辦方建議王先生加入該公司工作,讓其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引流,如能拉入新的挑戰者,按每人1000元作為提成。
北京策略(南京)律師事務所朱雪律師表示,在此類挑戰中,這樣的協議雖然不是對賭協議,但雙方是有“賭”的成分在的,即合同履行中,參賽者能否獲得獎金具有不確定性,由其能否挑戰成功決定。
朱雪律師表示,各公司合同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挑戰者必須關注合同具體條款。從目前曝光細則的成都自律挑戰室的協議書看,法不禁止即自由,在合同沒有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沒有違背公序良俗的情況下是有效的。
“挑戰者要注意的是,合同中對挑戰者的義務做了大量、模糊的約定,而對店家的義務僅做了少量、具體的約定,就會出現店家可以利用合同中已經挖好的‘漏洞’導致挑戰者失敗的情況。”朱雪律師表示,在合同、挑戰規則明顯有漏洞的情況下,規則由店家制定、活動由店家推進,缺乏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指望店家作為良善的相對方履行合同,是不太現實的,“建議大家不要為了獎金盲目報名參賽。”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