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公安局創新發展“楓橋警務”,持續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以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為抓手,積極探索“警格+網格”融合融治工作模式,壯大警務團隊力量,打造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今年以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數同比分別下降48%、54%。
近日,清豐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張軍英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清豐縣委、縣政府把“一村(格)一警”工作納入全縣社會治理總體規劃,強力推進,縣委政法委與縣公安局聯合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網格+警格”雙格融合壯大活躍社區警務團隊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實施意見》,全縣587個專職網格員全部兼任警務助理,協助社區民警做實警務工作。
按照“中心+平臺”模式,清豐縣公安局設立警網融合管控中心,鄉鎮派出所依托綜合指揮室承擔警網融合管控業務,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建設警網融合管控平臺綜治端,縣公安局、鄉鎮派出所建立警網融合管控平臺公安端,實現社會治理、公安信息在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公安機關之間雙向流傳,保障“一村(格)一警”業務貫通,形成“人在干、數在轉、云在算”的全新感知模式,實現了“一個中心管基礎、一個平臺推應用、一張清單管任務、一套規范管流程”。該模式運行以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04起,消除安全隱患520余起,排查上報有價值案件線索80余條。
在“警格+網格”深度融合下,清豐縣社區民警充分發揮牽動作用,社區輔警、警務助理和義警隊伍相互配合,實現團隊作戰,并利用人熟、地熟、事熟、情況熟的優勢,積極參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三零”(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創建活動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