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宇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一直是遼寧省司法行政系統的第一熱頻詞。
(相關資料圖)
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是遼寧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大利器。遼寧省司法廳統籌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遼寧特色的經驗,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貢獻司法行政力量。
“遍”及需求 開展訂單式“法治體檢”
成效:2023年1月至4月,遼寧全省共有47家律師事務所、近200名律師參與“法治體檢”,走訪企業206次,召開企業家座談會66次,收集意見67件,采納62件,受理企業訴求120件,解決問題147件。為企業用工提供用工培訓、合規審查、法律咨詢等多種法律服務。
“律師太負責了,對我們企業的法律咨詢從來都是知無不言,為企業的發展幫了大忙。”阜新市朝霞農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紅霞說。
遼寧省司法行政系統發揮律師法律服務團作用,持續開展涉民營企業“法治體檢”,精準對接企業法治需求,助力企業法務建設和合規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
阜新市司法局積極發揮法律服務專班作用,為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要合作等全程提供法律服務;開展律所聯商會、百名律師進百企活動,常態化為企業提供訂單式“法治體檢”;通過采取上門服務、遠程視頻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精準高效的公證、仲裁法律服務。
營口市司法局變“請進來”為“走出去”,與營口市工業企業聯合會簽訂《法律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成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團,開展“百名律師進企業把脈服務”活動,積極回應企業法律需求。
朝陽司法局與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律協強化協調配合,增強“涉企法治體檢”工作針對性,注重“法治體檢”成果運用,全力做好“老原新”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進一步開展好2023“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充分發揮法律平臺的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為朝陽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大連市普蘭店區司法局建成8家企業“法治超市”。在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各司法所積極深入相關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全力推動“法治超市”為優化營商環境、助企安商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同時,遼寧省司法廳創新“法治體檢”載體,籌備建立“法治體檢”數字平臺,制作“法治體檢”二維碼,實現用戶在線進行“法治體檢”,讓企業快速了解自身經營風險,增強企業合規經營管理意識。
高效“便”民 行政復議成為“減震器”
成效:遼寧全省各級行政復議機構均開通涉企行政復議案件“綠色通道”,通過全國行政復議工作平臺辦結行政復議案件;推進行政復議“繁簡分流”審理模式,全力讓行政復議成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減震器”。
“行政復議機構辦案真細心,讓我心里暖乎乎的。”說這話的,是沈陽市一起行政復議案件的申請人。
這位申請人將申請某部門公開相關政府信息的郵件寄出后便“石沉大海”,某部門卻稱沒收到這份申請,他便申請了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構工作人員赴某部門細致調查后“破案”,經過調解,某部門主動向申請人道歉,承諾一周內對這份申請作出答復,申請人也撤回了復議申請,爭議得到妥善化解。
“沒想到申請辦得這么快,工作人員還這么熱情,心里真暖!”丹東市民薛某也這樣稱贊。
前不久,丹東市某企業工作人員薛某來到丹東市行政復議立案服務大廳申請立案。由于薛某所帶材料比較雜亂,服務窗口工作人員耐心指導他填寫申請表,幫他將材料列單分類。隨后,這家企業的立案申請快速被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丹東市行政復議助力打造最好法治營商環境,獲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在遼寧省,“公正高效”“便民為民”正在成為行政復議的畫像與標簽。年初以來,省司法廳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開展行政復議場所、編制、人員、能力、保障等落地落實情況督查;推動解決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而未出庭導致敗訴問題,有效提升行政機關負責人法治意識和能力。
大連市建立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邀請34名有關方面專家組建了咨詢委員會專家庫,為市政府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或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行政復議案件提供咨詢,為確保市政府行政復議決定的合法、客觀、公正貢獻力量。撫順市在行政復議代辦點增設行政復議引導員,由行政復議引導員按照“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做好一次性告知義務,切實方便群眾申請行政復議。營口市在案件辦理中,在全省率先制定《營口市行政復議案件繁簡分流審理工作規定》。案件辦理實行分類審理、繁簡分流審理機制。明確簡易案件類型、辦理時限和程序,對簡易案件實行快審快結,限定30天之內辦結等,確保每一件案件得到高效、公正審理。朝陽市運用公開聽證的方式對一例治安處罰行政復議案件進行審查,同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組織有關領導干部及一線執法人員進行觀摩,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執政,有效回應群眾需求。
調中求“變” 構建多元化解聯動機制
成效:把調解和普法的過程變成企業和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的過程,讓調解工作與法治宣傳有機結合,最大限度把涉企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實現“調解一件、普法一片、影響一方”的法治效果。
“如果工作中,甲方與乙方產生了用工合同糾紛、施工意外受傷賠償糾紛、薪資糾紛,你們就找到當地司法行政機關,通過合理方式、合理訴求、法律服務資源等解決問題。”近日,沈陽市皇姑區司法局聯合四臺子司法所、四臺子派出所,深入建筑工地進行現場糾紛矛盾排查調解活動。
活動過程中,皇姑區司法局工作人員為廣大農民工講解了“零糾紛”建設的重要意義,分享了此領域常見矛盾糾紛化解辦法,講解如何高效解決問題避免造成自身利益損失,以合法渠道及方式維權,避免矛盾糾紛升級。
遼寧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組織廣大人民調解員、評理說事員進村組、進小區、進家庭、進商鋪、進單位,普遍排查與重點排查相結合,立足抓早抓小、應排盡排,全面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和預警預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撫順市司法局和撫順市中級人民法院聯手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撫順樣本——“庭所聯動、訴調前置”工作模式,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前端化解,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向基層延伸,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阜新市司法局擴展“張彪調解工作法”品牌效應,依托律師進企業解讀涉企政策法規、開展法治宣傳,及時化解涉企矛盾糾紛,探索打造“調解+普法”工作方式,把調解和普法的過程變成企業和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的過程。
此外,為更好地提升一線工作人員的調解技能,遼寧省舉辦了全省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大講堂,從2023年2月開始,每月舉辦2期線上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大講堂,開展司法所、人民調解、評理說事、安置幫教等業務經驗交流,邀請人民調解專家、評理說事員等一線工作人員講授基層法治具體工作技巧。目前,已舉辦6期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大講堂,參加培訓的市、縣區司法所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評理說事員約3.6萬人次。
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是遼寧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大利器。下一步,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將持續強化服務意識,推進各項便民、利企制度落實落細,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彰顯司法行政人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