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潘從武
(資料圖片)
□ 本報通訊員 李慧玲
“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法律服務,法律顧問解決問題專業又高效,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阿熱勒托別鎮喀拉沃楞村的賽克森·黑那亞提連連點贊,對這份自己下單的“法務快遞”給出了“五星好評”。
這份讓賽克森·黑那亞提稱贊不已的“法務快遞”,來自青河縣“法律顧問團”。原來,常年從事代牧的賽克森·黑那亞提和雇主總是因為口頭代牧約定產生矛盾糾紛,今年,法律顧問根據他的需求,為他代寫了一份專業的代牧合同,解決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
解答法律問題、宣傳法律常識、調解矛盾糾紛……近年來,阿勒泰地區有效整合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退休法官和檢察官等法律人才資源,持續推動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落地落實,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打通法律服務人民的“最后一公里”。
“‘法律服務零距離、普法惠民暖人心’,我是福海縣村(社區)法律顧問,將為您進行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幫助、調解矛盾糾紛,只要您有任何法律問題,都可撥打我的聯系電話……”福海縣36名基層法律顧問公開向社會承諾,將采取多種形式為群眾提供法律幫助、法治宣傳等公益性法律服務。
5月7日,在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矛盾調解中心,已有13年專職調解經驗的古麗米熱斯·阿合買提哈力正在向來訪群眾認真解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作為一名村法律顧問,我會針對村民法律需求,在微信群不定期發送法律案例、推送法律知識,為群眾解答法律疑惑。”古麗米熱斯·阿合買提哈力說。
法律顧問每個月至少到村(社區)服務不少于8小時;每年開展法律講座不少于2次;法律顧問工作日志實行一次一記、一村一卷;將法律顧問相關信息在村(社區)委辦公場所顯眼位置進行公示……阿勒泰地區制定了一系列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標準,促進法律服務規范化、標準化。
陽光五月,正值春耕時期,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克孜勒烏英克村的法律顧問馬秀英走進田間地頭,聚焦備耕農資購買、土地承包、土地租賃、土地糾紛等方面,面對面向農牧民普及法律知識,提供法律咨詢和專業法律建議,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走進基層、深入基層,把法律服務送到千家萬戶,阿勒泰地區60個鄉鎮(街道)535個村(社區)的法律顧問,積極發揮為群眾解答法律咨詢、舉辦法治講座、開展法律宣傳、調處矛盾糾紛等職能作用,通過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給群眾送去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不僅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法律事務的“咨詢員”,還是法律知識的“宣傳員”、規范社區事務管理的法律“參謀員”、法律援助“聯絡員”,每年為基層群眾和自治組織提供各類法律服務上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