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觀點
近一周,外圍宏觀風險較大,引發了大宗商品市場震動。往后看,隨著宏觀風險逐步消退,短期棉價將回歸產業面主導。近期在全球銀行業系統性危機的恐慌情緒影響下,內外棉價均跌破支撐位,美棉主力跌破80美分支撐位并連續多日收于80美分之下,反彈力度偏弱;相比美棉,鄭棉主力的反彈更有韌性,力度更強,但截至3月22日收盤也連續五個交易日收于萬四關口之下。
【資料圖】
再看國內產業面,截至3月17日新疆棉區累計加工量已超600萬噸,且目前的日加工量還在1萬噸以上。本年度新疆棉將大幅增產至620萬噸左右,短期抑制棉價;我國棉花進口同比顯著減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內供應端的壓力。中期來看,政策在不斷刺激居民消費,本年度國內消費預計將好轉,但由于“傷痕效應”的存在,恢復將是一個較慢的過程。短中期影響因素對比來看,在新疆棉大幅增產和美棉重挫的利空影響下,市場在等待小旺季下游市場出現明顯回暖的機會。
一、行情回顧
3月13日-17日當周,鄭棉主力在宏觀風險加劇的影響下走出了超跌反彈的行情,美棉走勢類似。北京時間3月15日晚,瑞士信貸銀行暴雷,開盤跌近30%,引發市場對全球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擔憂。3月16日,在市場恐慌情緒影響下,鄭棉主力跌超3%,并出現了跳空缺口。隨后開啟了技術性反彈,但反彈效果不理想,截至3月21日,鄭棉主力連續三個交易日收于萬四關口之下。
我們在《外部環境轉弱,鄭棉再尋支撐》中指出“近一周棉花市場利空頻發,宏觀面和基本面基本沒有利好出現,短線市場風險增大,鄭棉將再尋支撐”,目前來看,萬四關口支撐力度不夠,隨著硅谷銀行破產和瑞信銀行暴雷引發的外圍宏觀風險消退之后,棉價將回歸產業面指引。
二、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2.1 美棉出口簽約量尚可
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報告顯示,2023年3月3日-9日,2022/23年度美國陸地棉凈簽約量為5.1萬噸,較前周回升97%,較前四周平均值下降3%;2022/23年度美國陸地棉裝運量為6.21萬噸,較前周減少5%,較前四周平均值增長25%。最近一周的美棉出口簽約數據尚可,但是外圍宏觀風險對美棉造成了拖累。
2.2 美棉非商業空頭持倉連續兩周下降
截至2月28日當周,美棉非商業空頭持倉環比下降3389手至51040手;截至3月7日當周,美棉非商業空頭持倉環比下降3713手至47327手。
三、國內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3.1 國內棉紡產業鏈各環節庫存變化呈U型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棉花商業庫存和工業庫存繼續增加。上游看,2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量為529萬噸,環比增加17萬噸,同比減少12萬噸。其中新疆庫456萬噸,內地庫57萬噸,保稅區16萬噸。2月底紡織企業棉花工業庫存量為69萬噸,環比增加9萬噸,同比減少6萬噸。
下游看,截至2月底,紡企紗線庫存18.55天,環比增加0.73天,同比減少10.8天;紡企坯布庫存34.76天,環比增加0.77天,同比減少0.46天。
綜合看,目前我國棉紡產業鏈各關節庫存呈U型,上游庫存高,紗線庫存低,坯布庫存偏高,說明供應端較為充足,最終端需求一般,中間需求尚可。
往后看,自2023年2月棉價下行后,同時伴隨著3月份小旺季到來,紡企的補庫需求還可以,但是近期外圍宏觀風險事件加劇再次點燃了對全球金融穩定與經濟前景的擔憂,使得全球棉花消費前景更加不確定,紡企當前心態有所分化,對4月份的行情憂慮與期待并存,部分廠家對上半年行情比較謹慎,認為外銷需求在4月份恢復比較渺茫。
3.2 1-2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同比大幅下滑
據海關統計數據,中國1-2月累計進口棉花約22.55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45.46%。其中,1月進口棉花14萬噸,2月進口棉花8.55萬噸,同比均呈現下降態勢。
3.3 基差觸頂回落
3.4 內外棉價差再次收窄
3.5 棉纖比較低,后續仍有上升空間
截至3月21日,棉纖比值為1.91,處于8.77%歷史百分位,且與近兩年相比處于同期最低水平。
3.6 CF2305短期價格模擬-基于MCMC方法
我們以CF2305截至3月22日收盤價13990為初始價格,波動率選擇華泰場外期權報價系統中的棉花波動率19.57%,模擬未來5個交易日的CF2305價格走勢,進行10000次模擬,模擬結果顯示,未來5個交易日有75%的概率達到14274。
四、后市展望
近一周,外圍宏觀風險較大,引發了大宗商品市場震動。往后看,隨著宏觀風險逐步消退,中短期棉價將回歸產業面主導。近期在全球銀行業系統性危機的恐慌情緒影響下,內外棉價均跌破支撐位,美棉主力跌破80美分支撐位并連續多日收于80美分之下,反彈力度偏弱;相比美棉,鄭棉主力的反彈更有韌性,力度更強,但截至3月22日收盤也連續五個交易日收于萬四關口之下。
再看國內產業面,截至3月17日新疆棉區累計加工量已超600萬噸,且目前的日加工量還在1萬噸以上。本年度新疆棉將大幅增產至620萬噸左右,短期抑制棉價;我國棉花進口同比顯著減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內供應端的壓力。中期來看,政策在不斷刺激居民消費,本年度國內消費預計將好轉,但由于“傷痕效應”的存在,恢復將是一個較慢的過程。短中期影響因素對比來看,在新疆棉大幅增產和美棉重挫的利空影響下,市場在等待小旺季下游市場出現明顯回暖的機會。
(文章來源:國元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