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零時起,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7月19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6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宣布。
每次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都記載了北京抗疫最為關鍵的奮戰歷程,印證了北京的責任和擔當。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北京于1月24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并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經過幾個月的艱苦鏖戰,北京應急響應級別自4月30日起由一級調為二級。在經歷了全國兩會、高三和初三學生返校復課、“五一”假期等考驗后,北京于6月6日起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為三級。
6月11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突然發生。6月16日,北京決定應急響應再調回二級。7月19日,最后3名高風險患者康復出院,北京高風險患者實現清零。
數據顯示,6月11日至7月19日15時,北京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35例,已出院219例,在院116例,無危重病例、重癥病例,無疑似病例,尚在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人,尚在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14人。經過一個多月的戰疫,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目前新發地批發市場封閉超過兩個潛伏期,11229人解除了集中醫學觀察;疫情高風險地區全部清零,中風險地區僅剩1個,截至7月18日24時,北京已連續13天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陳蓓表示,經綜合判斷,目前北京人群感染為低風險,社區傳播得到控制,京外輸出風險較低,疫情平穩可控,已具備了響應級別調至三級的條件。
“此次北京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核酸檢測功不可沒。”陳蓓表示,北京還要嚴格落實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動態清零、“愿檢盡檢”做好服務。同時,嚴格社區常態化防控,精準落實防控措施;嚴格發熱門診“1+3”,即核酸+抗體、CT、血常規排查。
據悉,北京調級后,將采取十條嚴控措施,包括嚴格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堅持單位和個人健康監測報告制度;嚴格農貿市場、餐館食堂、工地、工廠等重點場所防控,通風不暢、陰暗潮濕的地下空間不再作為經營交易場地;嚴格口岸食品貨物檢驗檢疫,全面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
調級后,北京將做好公共場所的疫情防控,包括嚴格公共交通測體溫、公共場所測溫驗碼等措施。同時,嚴格個人衛生管理,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尤其是從事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等高風險暴露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小于1米近距離接觸、處于人員密集、封閉擁擠場所必須佩戴口罩。對公園、旅游景區和體育健身、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外場所,北京將按50%限流開放。在嚴格防控措施前提下,可舉辦500人左右規模的會議;經評估后,逐步限流開放會展、體育賽事、演出活動及電影院。
“與此同時,北京也要做好秋冬季可能出現疫情的應對準備。”陳蓓強調。目前北京仍面臨疫情反彈的風險,要始終繃緊防控這根弦,要緊抓關鍵期、窗口期,加快統籌推進社會經濟發展,有序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恢復市民群眾生產生活秩序。(記者張景華、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