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收、春種的好時候。連日來,記者走訪平潭綜合實驗區各鄉村,發現隨著氣溫逐漸上升,農民都在搶抓農時,有的開展春耕播種,有的正在收獲馬鈴薯,田間地頭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
8日,在大坪村的一處種植田里,許多村民正在田間勞作,他們有的在播種花生,有的在播撒肥料。“今年我種了10多畝花生,種植花生過程要施用一些鈣肥、微量元素肥,能降低空殼率,大約110天后可以收獲。熟花生在平潭本地很有市場。”農戶林默桃一邊說,一邊將簸箕里的肥料均勻地播撒到田里。
進入4月以來,實驗區冬種馬鈴薯收獲也進入沖刺階段。在中樓村,農機的轟鳴聲回蕩在田野,當地的種植戶正忙著收獲馬鈴薯,看著一筐筐馬鈴薯被搬上貨車,種植戶翁美玲難掩喜色。“我們種了190畝的馬鈴薯,平均畝產量有5000多斤,隨著近期馬鈴薯市場價格回升,這次的利潤很可觀。”翁美玲表示,再過10多天馬鈴薯就收獲完了,接下來準備種花生和甘薯。
春季,田野大地上一片農忙景象,而實驗區的大棚水果種植也勢頭漸盛。在南樓村一家閩臺合作農企的種植基地里,30多個種植大棚生機盎然。這幾日,平潭國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員郭忠福忙著和員工一起打理大棚里的葡萄樹。“我們公司主打產品是葡萄,種植面積40多畝,現在我們要為果樹增施有機肥,早熟的葡萄品種在今年6、7月份就可以收獲,到時候游客就可以到這里來體驗采摘,品嘗葡萄了。”郭忠福說。
記者從實驗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耕計劃種植糧食作物2.05萬畝,其中早甘薯1.8萬畝、雜豆1680畝、春大豆700畝、水稻60畝、玉米30畝;計劃春種蔬菜(二季度)1.21萬畝。目前實驗區春耕春播工作順利開展,各類農資供應充足,可保障春耕生產。近期,實驗區農業農村部門還向全區多家農戶免費發放2000多斤優質花生種子,580斤大豆種子,助力春耕生產。
“農業部門將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組織農技人員、科技特派員下到田間地頭,和農戶開展零距離、面對面的技術指導。此外還加強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的安全監管,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實驗區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進行。”實驗區農業農村局農業處二級主任科員蔡宗信說。
科學試驗 助力化肥減量增效
8日上午,實驗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在君山片區中樓村開展馬鈴薯化肥減量試驗驗收工作。
在中樓村的馬鈴薯試驗田里,技術人員詳細查看各組馬鈴薯生長情況,先收拔馬鈴薯莖葉進行稱重測算,再使用收獲機將土里的馬鈴薯挖出,等待測產。據介紹,這片試驗馬鈴薯品種為閩薯1號,于去年12月份種植,按照不施肥、平衡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鉀肥、70%氮肥、130%氮肥7種方式處理,在相同的土地氣候環境下,采取同樣的種植密度、節水噴灌等措施進行對照試驗。
“如果缺少鉀元素,馬鈴薯空心率就升高了。根據現場初步測算結果,試驗田中平衡施肥處理的馬鈴薯,在長勢和產量上表現較為優秀。”實驗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游雪蕓表示,做這個試驗目的就是探討馬鈴薯化學肥料利用率情況,為化肥減量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作為糧食的“糧食”,化肥在農業生產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開展馬鈴薯化肥減量增效試驗對種植戶的生產具有指導作用。
中樓村的馬鈴薯種植大戶翁美玲坦言,馬鈴薯種植所消耗的肥料比一般的農作物要更大一些。“通過化肥減量增效試驗,觀察化肥利用率情況,有助于我們及時調整化肥種類搭配和施用量,從而促進馬鈴薯增產。”翁美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