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已結束,回望4月份的大宗商品,文華工業品指數跌幅4.84%,農產品指數漲幅0.11%,貴金屬板塊2.60%,化工板塊跌幅5.36%。若更詳細的劃分,有色板塊跌幅0.32%,鋼鐵板塊跌幅13.79%,油脂跌幅6.73%,軟商品板塊漲幅8.30%。
(資料圖)
整體來看,貴金屬板塊最強,工業品板塊弱,黑色系跌得最慘,軟商品漲最多。行業人士直言,為何4月份的黑色系跌得最慘,尤其是焦煤狂跌不回頭?
焦煤的連續下挫,有些超出了市場的預期,自年后開始,焦煤持續下行,并沒有等來傳統的消費旺季,也沒有較強的能力支撐焦煤的價格。以太原古交主焦煤(Ad8,V20,S1.3,G70,Y12,)為例,截至4月末,現貨焦煤車板報價1620元/噸,較年初下降了700元/噸,下跌幅度達到了30.2%。近期焦煤期貨大幅下跌,從2月中下旬高點2100元/噸跌至目前1385元/噸,跌715元/噸。
中輝期貨煤焦高級分析師杜鵬認為,如此大幅度的下跌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宏觀需求不振,進入2023年,房地產開工較往年有較大的降幅,建材的需求持續低迷,鋼材價格跌跌不休,多數時間鋼廠處于盈虧平衡點或者虧損的狀態,下游的不佳狀態持續通過壓低原料價格向上游傳導,致使煤價不斷走低;二是產業本身供需失衡,雖然焦煤價格已經有大幅的走低,但焦煤的利潤依然不薄,一噸焦煤的利潤仍保有500—700元,煤礦生產的積極性不減,在焦煤價格下跌的整個過程中,原煤的供給并沒有減少,更多的是增產,進一步加劇了焦煤供需的失衡,煤價下跌越來越快;三是產業內的博弈,下游焦企利潤處于微薄的狀態,在焦煤供給過剩的情況下,焦企更不擔心原料的補充情況,采取按需采購,控制到貨,庫存都積壓在上游,煤礦的銷售壓力激增,為了能夠有效降庫,不斷降價促銷。整體來看,此次焦煤價格的下跌是由宏觀與產業共同作用的結果。
東證期貨煤焦研究員王心彤告訴記者,本次下跌主要是由于基本面的原因。供應方面,國產供應穩定增加。煤炭保供大背景下,國產開工率持續上升,并且一些礦難等干擾性因素影響逐漸減小。同時隨著新建煤礦的穩定生產,國產供應量穩步上升。進口方面,今年焦煤的進口增量確定,首先澳煤方面,隨著澳煤進口政策的放開,加之進口利潤窗口逐漸打開,澳煤進口量逐步增加。目前不僅一些鋼廠等下游采購焦煤,一些貿易商也開始逐漸采購焦煤,因此4月份澳煤發運量上升。隨著后續價差的逐漸縮小,澳煤進口量將有所增量,預計全年澳煤進口量將至1000萬噸左右。蒙煤方面,今年蒙煤通關量持續維持在千車左右,同比去年大幅增加。并且沒有疫情和政策因素的干擾,蒙古煤通關穩定。按照目前通光量推算,今年蒙煤的進口量將至4000萬噸左右。俄羅斯煤方面,今年并沒有減量,主要在于鋼廠利潤較低的情況下,普遍搭配俄羅斯煤降低成本。
“因此總體來看,焦煤進口增量明顯,預計今年全年焦煤進口量將在7300萬—7500萬噸。需求方面,雖然目前鐵水產量處于高位,但粗鋼平控政策下后續的鐵水產量將逐漸下降。目前鐵水產量處于高位,后續有下滑預期。同時鋼廠利潤一直維持低位,西北地區鋼廠鋼材庫存居高不下,也給原料一定壓力。目前市場的矛盾點在于在目前高產量鐵水的情況下,原料焦煤的供應是能夠匹配目前的需求,若后期鐵水產量逐漸下降,焦煤將面臨供應過剩的壓力。”王心彤說。
記者注意到,為了促進國內經濟的復蘇,一方面,國家在原料端不斷發力,持續足額供給壓低上游價格,讓渡利潤給下游;另一方面,加強進口,保障焦煤供應充足,確保價格能夠維持低位。截至2023年3月,國內原煤累計供應量約11.53億噸,同比增加6.36%;煉焦煤累計進口量約2275.7萬噸,同比激增85.6%。在國內供給增加、進口量增加的情況下,國內需求增量有限,供給邊際持續維持在一個較為寬松的局面,煤價易跌難漲。
對于焦煤后市,王心彤認為,在供應穩定增加、需求有下降預期的情況下,焦煤將繼續承壓運行。焦煤現貨方面仍呈下跌走勢,同時競拍市場情緒依然較弱。但隨著焦煤現貨價格下跌,采購并未增加,下游企業廠內焦煤多維持低庫存運行,整體采購積極性不高,貿易商多觀望為主,因此煤礦庫存不斷累積,部分煤礦庫存壓力較大。焦煤現貨暫未有止跌跡象,下游采購一般,有繼續下跌的可能。盤面來看,后期鐵水產量仍有下滑可能,加之焦煤供應處于高位,供需寬松格局并未改變,因此盤面或維持弱勢。
“目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周期,國家一方面通過釋放流動性,逆周期調節;另一方面,通過大幅度讓渡利潤給下游,共度時艱。在此背景下,焦煤價格大概率將長期維持在一個較低位置上。”杜鵬說。
節后鋼市反彈中磨底
4月份,由于旺季需求釋放力度不及預期以及供給端的持續高位釋放,疊加成本端下行使得市場支撐力度不足,國內鋼材市場呈現明顯的振蕩下跌行情。據蘭格鋼鐵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蘭格鋼鐵全國鋼材綜合價格為420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326元/噸,環比跌幅為7.2%,年同比下跌21.3%。
2023年第17周(2023.4.24—4.28)蘭格鋼鐵全國絕對價格指數為4189元,較上周下降1.7%,較去年同期下降21.7%。其中,蘭格鋼鐵長材絕對價格指數為3936元,較上周下降1.8%,較去年同期下降23.6%;蘭格鋼鐵型材絕對價格指數為4192元,較上周下降1.3%,較去年同期下降22.5%;蘭格鋼鐵板材絕對價格指數為4327元,較上周下降1.8%,較去年同期下降20.2%;蘭格鋼鐵管材絕對價格指數為4774元,較上周下降1.1%,較去年同期下降19.9%。
2023年第17周國內部分地區鋼鐵原燃料及鋼材產品計17類43個規格(品種)的價格變化情況如下:主要鋼材品種市場價格振蕩下跌,與上周相比,上漲品種略有減少,持平品種略有增加,下跌品種略有增加。其中,無品種上漲,較上周減少3種;4個品種持平,較上周增加2種;39個品種下跌,較上周增加1種。國內鋼鐵原料市場明顯下跌,鐵礦石價格下跌25—60元/噸,焦炭價格下跌100元/噸,廢鋼價格下跌170—180元/噸,鋼坯價格下跌130元/噸。
“4月份以來,鋼材市場弱現實風險繼續釋放,整個產業鏈延續回落走勢。從黑色產業鏈今年的主驅動看,旺季不及預期是黑色產業鏈集體下跌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此前對于增長政策發力對行業以及基本面供需帶動的期待值過高,另一方面,現實的驅動力量較弱。”海通期貨黑色分析師邱怡宏說。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葛昕告訴記者,目前,國際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歐美加息步伐再次臨近,歐美銀行金融風險再次顯現,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依然存在。4月28日國常會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但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會議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對鋼材市場來說,下游終端需求不足的問題已經明顯反饋到鋼鐵行業之中,制造用鋼需求的放緩,基建用鋼需求的不足,以及房地產用鋼需求的拖累,都已經通過產業鏈反饋到市場成交端、社會庫存端、鋼廠庫存端和供給生產端,鋼市的供需將走向新的平衡。
邱怡宏認為,在此階段依然需要重點關注供應與需求表現的匹配程度,雖然當前仍處于弱現實背景中,但需求旺季過后的需求期待值也會相應有所降低,經過近一個多月價格的深度回調,市場情緒也有所降溫,如果配合鐵水產量見頂后的持續回落行為,或將促使供需矛盾出現階段性緩和,鋼價有望止跌進入整理修復階段,但目前也并不存在促使鋼價反轉的條件。
另外,深藍網5月1日的監測信息顯示,1日武安線材廠價續穩,主流鋼廠報3690—3870元/噸(含稅出廠),貿易商平穩出價,稅前報3360元/噸,市場依靠剛需維持成交。截至當日下午13:59統計,武安裕華、鑫匯、太行、普陽、金鼎五家線材廠實際出貨0.61萬噸,較前一日增0.09萬噸。
“假期以來,成品材市場多數偏弱,本地線材在剛性需求的支撐下價格相對平穩。鋼坯價格自低位逐漸回升,1日唐山鋼坯上調10元/噸,隨著鋼廠利潤收縮,短期成本端下移所引發的風險減弱對鋼價企穩起到一定作用。短期還是關注下游庫存消化,考慮節后階段性補貨需求,鋼價短期還是具備一定韌性,預計2日武安線材維持平穩。”深藍網運營總監張亞楠說。
葛昕認為,國內鋼市將呈現“供給端小幅下降,需求端釋放不足,成本端明顯下移”的格局。從供給端來看,由于鋼價的振蕩下跌,虧損壓力再次沖擊著鋼企,鋼廠減產動作加快落地進程,短期供給端將呈現小幅下降的局面。從需求端來看,由于制造用鋼需求的放緩和建筑用鋼需求的不足,下游終端需求的采購意愿依然不強,使得假期前補庫需求的釋放力度不及預期,而假期中施工節奏將會放緩,假期后又將受到南方雨季的影響。從成本端來看,伴隨著鋼廠減產操作的逐步落地,原料價格也呈現明顯下跌的態勢,生產成本的下移,將對成品材形成明顯的負反饋。據蘭格鋼鐵周價格預測模型測算,下周(2023.5.4—5.6)國內鋼材市場將呈現振蕩磨底的行情,部分區域或品種將可能會出現小幅反彈。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