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青海省民政廳獲悉,“十四五”期間,我省計劃在全省開展“兒童之家”示范性項目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安排585個“兒童之家”示范點項目,以村(居)為依托,以維護兒童權益和促進兒童發展為宗旨,明確“兒童之家”管理、宣教、關愛、保護四大功能,同時多渠道爭取資源培育和發展本省各村(居)兒童主任隊伍,夯實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基礎,切實打通為兒童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處長馬麗雅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進一步補充完善相關兒童福利制度,推動提高孤棄兒童在醫療、康復、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做好兒童福利與社會救助政策的進一步有效銜接,確保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助和保障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優化完善社會散居孤兒、家庭寄養兒童等各類困境兒童家庭走訪、監護評估、家庭培訓和監護保護制度;加強兒童福利服務人才培訓,建立健全孤殘兒童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提升全省兒童福利服務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
同時,推動全省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保護機構進一步升級轉型和融合發展,優化兒童福利機構布局和功能,發揮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的“龍頭”作用,推進市(州)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支持兒童福利機構建造家庭式居所,推廣家庭式養育模式;做好全省兒童福利機構內殘疾兒童康復相關工作,鼓勵對重度殘疾兒童進行跨地區集中養育,鼓勵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向社會殘疾兒童拓展服務并向其他兒童福利機構內長期監護兒童提供特教、醫療、康復等服務。
此外,規范國內收養,進一步規范完善兒童收養登記管理制度,建立收養評估標準,全面實施開展收養評估工作;優化登記服務,規范登記管理和接待流程,提高收養登記服務質量;探索兒童收養工作部門協同機制,有效處理收養疑難問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記者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