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4日,省農科院邀請專家前往尤溪縣西城鎮麻洋村,對“十四五”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優質綠色高效水稻育種攻關與產業化開發”建立的“內6優7075”再生稻百畝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該示范片面積208畝,田間無明顯病蟲害,結實率高,熟期轉色好。專家組隨機抽取5個田塊,每個田塊實割約0.1畝,最終測得頭季稻平均畝產干谷857.01公斤。
再生稻是為了解決水稻種植中光溫條件“一季有余,兩季不足”而出現的稻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水稻頭季收割后存活的腋芽在適宜的光、溫和養分條件下,可再次萌發成穗,實現“種一次,收兩季”,可節省種子、播種、育秧、插秧等成本。
為挖掘糧食生產潛力,我省鼓勵適宜地區發展再生稻。去年,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福建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九條措施》,提出對再生稻種植戶給予每畝20元催芽肥補貼。2000年以來,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在麻洋村連年開展再生稻高產栽培示范。
當天,專家組還對“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華南稻區三系雜交崗位”項目建立的“內6優7075”再生稻百畝示范片頭季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測產結果顯示,頭季稻平均畝產干谷838.08公斤。(記者 張輝 通訊員 胡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