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最近市場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
一種依舊保守,認為回暖還沒有跡象,說暖的是多方忽悠;一種樂觀澎湃,認為已經有起飛的苗頭。
質疑的聲音和堅定的聲音在互相博弈,說明眼下深圳樓市又到了分岔路口的時候。
你們覺得深圳樓市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
現(xiàn)在樓市政策面暫時還沒有吹暖風,但市場想漲的心已經難掩。
上周市場一直吹風業(yè)主上調了價格,也有買房人在深圳樓市相關話題下,評論業(yè)主的信心已經調整了,談價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只能選擇不買了。
甚至還有買房人遇到了逆市反價的業(yè)主,被連續(xù)跳價4次。
年前建議大家盯緊市場異動,以目前市場節(jié)奏來看,有點小火花了。
但是據(jù)鯊魚觀察,只是市場回暖分化了。
虛高的樓盤依舊回調,本身就沒什么泡沫的小區(qū)則開始上調價格,這意味著市場內部還在做博弈,觀望情緒和漲價的情緒都在互斥。
回暖方面的觀察:
1、部分成交價格有所回升
部分小區(qū)的成交價略有回升的苗頭。
跟蹤的小區(qū)比如寶安碧海的華豐前海灣,3房戶型成交單價略有回升,2023年1月20日成交一套83平房源,總價795萬,成交單價約9.58萬/平。
而2023年1月13日,小區(qū)一套90平房源成交總價759萬,成交單價約8.43萬/平,2022年11月20日成交一套86平房源,成交總價730萬,成交單價約8.49萬/平。
比如寶安中心的金泓凱旋城一期,2023年1月2日,一套156平房源成交總價1648萬,成交單價約10.56萬/平。
而小區(qū)上一套房源115平,2022年12月17日成交總價1156萬,成交單價10.05萬/平;2022年9月11日一套163平房源,成交總價1655萬,成交單價約10.15萬/平。
再比如大沖新城花園2023年1月17日成交一套60平房源,成交總價580萬,成交單價約9.67萬/平。
而小區(qū)2022年12月10日成交一套50平房源,成交總價448萬,成交單價約8.96萬/平; 2022年11月14日成交一套60平房源,成交總價530萬,成交單價約8.83萬/平;2022年11月1日成交一套60平房源,成交總價548萬,成交單價約9.13萬/平。
而且似乎已經有業(yè)主聞風做了漲價調整。
最近深圳3個月的調價房源對比,漲價比例呈現(xiàn)上升趨勢,意味著業(yè)主的信心在修復,漲價底氣回升。
(數(shù)據(jù)來源:中介機構,行舟深房整理)
2、筍盤去化周期加快
如果是去年,即便是筍盤,大家更多的還是觀望,并不一定認為是真正的筍盤。
但觀察一線市場,目前可以看得到的是,筍盤成交的周期有明顯縮短的跡象,放盤后成交周期10天內的不少見。
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為1391套,雖然成交低位,但成交周期在1個月左右的房源也有二三十套,數(shù)天內成交的也有十多套。
無論是核心區(qū)域的福田,還是邊緣板塊的坪山、松崗,都出現(xiàn)筍盤掛牌沒多久就成交的情況。
福田梅林關的翰嶺院107大戶型,2023年1月19日成交,成交周期9天,成交總價830萬,成交單價約7.762萬/平,是2020年5月后同戶型最低水平。
福田竹子林的新浩城花園148平大戶型,2023年1月18日成交,成交周期2天,成交總價1118萬,成交單價約7.55萬/平,是2020年6月后同戶型最低水平。
坪山區(qū)坪山板塊的深業(yè)東城國際89平剛需戶型,2023年1月17日成交,成交周期2天,成交總價300萬,成交單價約3.37萬/平,基本是2020年1月后同戶型最低水平。
而且上一套同戶型房源,2022年11月14日成交,成交周期是216天,成交單價是3.56萬/平。
寶安松崗板塊的聯(lián)投東方2期,141平,2023年1月16日成交,成交周期1天,成交總價772萬,成交單價5.48萬/平,是2020年3月后大戶型最低水平。
雖然成交周期1天或者幾天的房源不能證明什么,以往也不乏成交周期在數(shù)天甚至1天之內的。
但過去是熱行情,如今是冷行情,結合成交還沒有放量的行情來看,就意味著基本上,低價的房源掛牌很快就被消滅了,買家面對筍盤不再猶豫觀望。
3、帶看有所活躍
每到年前雖然是大家看房買房的節(jié)點,但上月帶看明顯活躍不少,平常和鯊魚往來比較密切的中介表示,每天已經有不少帶看,甚至有人趕在年前成交了兩套。這幾周周末已經不再是冷冷清清守店。
據(jù)一些買房交流群的前線消息,有人上周日去看的房,這周一中介反饋看中的那套已經成交,周邊改善品質的新樓盤,明顯火熱很多。
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
但市場釋放積極信號下掩藏的真相是,成交仍然沒有放量。2月1日—12日,深圳的二手房成交827套,半月幾乎過半,成交量起色并沒有特別明顯。
即便是有業(yè)主上調價格,也僅僅只是很小一部分,下調價格的房源依然比上調價格的房源要多得多。目測當前只是很小一部分業(yè)主的心態(tài)虛高。
而且年后小陽春,成交也有部分是上學需求激發(fā)出來的,會有一批買房人為了給今年上學的小孩準備學區(qū)的硬剛需。
不過一般網簽量都要滯后于實際成交登記,往往只能反映上個月或者上兩個月的市場情況。
所以目前是市場多空博弈分化階段,和去年4月份的行情多少有些類似。
換句話說,3月是見分曉的關鍵。
如果3月的成交數(shù)據(jù)反彈較為明顯,才能真正坐實市場已經開始起飛。
接下來市場會怎么走?前面說了3月末的數(shù)據(jù)是關鍵。但也僅僅只限于參考今年的情況。
深圳樓市以后怎么走,昨天的深圳政府報告已經定調。
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堅持“房住不炒”,讓年輕人更有盼頭,第二個是加大住房供應,健全住房保障體系。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只提到“千方百計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努力讓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在深圳安居樂業(yè)、安心發(fā)展”。
再往前看2020年以及2021年的深圳政府工作報告,惠民生方住房方面對年輕人都沒有什么特別的說法。
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一個很新的指向,直接把“讓年輕人更有盼頭”寫進了今年的工作計劃中。
雖然是貫徹以往“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的住房方針,但也說明樓市的步子要穩(wěn)打穩(wěn)扎地走了。
同時也說明,管理年輕人的預期已經放在了首位,既然要讓深圳年輕人有盼頭,就不可能再讓房子翻倍。
其次是釋放保障性住房體系加碼建設的信號。
2021 年公共住房計劃投資 317.11 億元;2022 年公共住房計劃投資 390 億元。
而2023年計劃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資400億元以上,新開工建設 60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建設籌集 16 萬套(間),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近三年是逐步加大了的。
這說明保障性住房體系會穩(wěn)步推進,并且會落實到具體。
除此以外,既要供應居住用地3.3平方公里,新開工住房面積 1300 萬平方米,維持與2022年、2021年相當水平的居住用地供應,還要完成 100 個以上老舊小區(qū)改造。
說明供應大年依舊會是今年深圳樓市的主調,今年的舊改項目也會提速,拆遷安置的工作會加快。
而長遠來看,這些都是深圳三五年的大方向趨勢,如果買房,就要特別留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