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5月22日文章,原題:德國博物館深入挖掘義和團運動時期被劫掠的遺產
由7家德國博物館組成的聯合體已開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展開合作,以確定其各自收藏的眾多中國文物中有哪些是在鎮壓義和團運動后遭劫掠并被走私出境的。研究人員估計,成千上萬件瓷器、銅器和畫卷可能與此有關。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中國北方鎮壓義和團起義。干涉之后,其士兵、平民和傳教士開始瘋狂搶掠。1842年至1945年期間,多達1000萬件中國文物被盜出境。
近年來,德國開始歸還其在對外殖民時期劫掠的文物。去年,故宮博物院與相關項目建立聯系并參加網絡會議。個中目的是制定指導方針,為與德國其他博物館和國際博物館進行全面調查奠定基礎。德國調查人員將溯源研究描述為開創性的國際舉措,最終將迫使八國聯軍的其他成員國面臨歸還問題。
“我們的項目為歸還被劫掠物品鋪平道路,”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藏品溯源研究員霍瓦爾德說,“義和團運動背景下發生的藝術品劫掠行徑是個全球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項目引起澳大利亞的巨大興趣,盡管澳并非八國聯軍成員國,但該國博物館內有許多來自那段時期的文物。”
研究人員正在調查材料、影像和銘文以及來自德國軍事檔案和中國皇家造辦處的文檔,這有可能為(這些中國)文物提供來源線索。化學檢測、X射線和對相關參與者后代的采訪,可能被用于后續調查。參加該項目的7家德國博物館舉行了一場研討會,會議凸顯確定歸屬是一項艱巨任務。
在中國,保護傳統文物和文化古跡,如今已經成為一項國家戰略。(作者詹斯·卡斯特納,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