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涉中國話題上有分歧,英外交大臣與對華鷹派議員激辯
在涉中國話題上,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與國內對華鷹派再起沖突。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克萊弗利當地時間12日參加英國議會下院外交事務特別委員會一場會議,工黨議員克里斯·布萊恩特就涉華議題攻擊克萊弗利,聲稱后者是中國的“傀儡”。對此,克萊弗利回應稱,他正在做外交大臣應該做的事情——參與國際事務。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2日,英國倫敦,克萊弗利向新聞界發表講話。圖源:澎湃影像
這一沖突緣起何處?《每日電訊報》的解釋是,導火索是這位英國外交大臣近日計劃訪問中國。
報道提到,克萊弗利計劃訪華可能會激怒英國保守黨議員。英國前保守黨黨首伊恩·鄧肯·史密斯上周就稱,如果克萊弗利訪華,將會在保守黨內引起強烈反對。報道稱,布萊恩特聲稱,中國對克萊弗利“發號施令”?!爸袊葑嗲?,而你跟著跳舞。”他對克萊弗利聲稱,“你只是中國的一個‘傀儡’,你只是在做他們想讓你做的事”。
對此,克萊弗利回應稱,“我正在做外交大臣應該做的事情,即參與國際事務”。同時,他還聲稱,自己“完全反對”中方對英國議員實施制裁,但他作為外交大臣的“職責”是“確保自己能夠尋求施加影響”?!罢J為與他國政府溝通不是我作為外交大臣職責和責任的想法荒謬?!?/p>
同時,克萊弗利還拿涉新疆和香港問題說事兒并聲稱,“與他國政府接觸是外交大臣的職責,包括與我們看法不一致的政府”。
就在一個多月前,克萊弗利也因主張與中國接觸而在英國國內受到批評。據《每日電訊報》4月29日報道,克萊弗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在議會中受到了“一些最親密的朋友”的批評,盡管自己會聽取他們的意見,但“朋友關系并不意味著對所有事情的意見保持一致”。他稱,在一些事情上與中國對抗是艱難的,而只有通過與中國接觸才可行。
一段時間以來,英國政府在對華政策和言行上出現反復。今年3月,英國發布更新版《安全、防務、發展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將中國定位為“劃時代挑戰”,引發外界對中英關系下滑的擔憂。4月,克萊弗利在一次演講中呼吁與中國建立更具建設性且穩健的關系,反對在“新冷戰”中孤立北京。5月,因放棄競選承諾,稱不會關閉孔子學院,英國首相蘇納克遭到保守黨內鷹派人士的公開批評。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英國研究中心智庫研究員李冠杰5月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目前英國的政策重心依然在歐洲,仍然希望在“脫歐”后扮演領導者角色,缺乏精力和能力在實際行動上針對中國。因此,蘇納克政府更愿意在所謂“價值觀”問題上展現對華強硬態度,通過抨擊中國獲得所謂“國際聲譽”。李冠杰同時提到,2022年,中英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這也讓英國在“放狠話”的同時,選擇一種相對務實的對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