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9日,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簡稱“研究中心”)發布了全新復旦碳價指數產品——全國首個I-REC價格指數。
I-REC(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是指“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是國際公認的可再生能源消費記錄標準。由于其可以被國際上碳披露組織接受和認可,當前許多世界著名企業紛紛購買I-REC用于抵銷自己的非綠電消耗排放。鑒于中國綠證交易并不活躍,國內綠證的交易量遠低于核發量和掛牌量,很多國內企業將視線轉到了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可再生能源企業成功獲得I-REC簽發,并通過交易獲得收益。
據透露,首期I-REC復旦碳價指數包括三類,分別為2022年10月的水電I-REC價格預期、2022年10月的小水電I-REC(小于25MWh)價格預期和2022年10月的風/光I-REC(風/光指:風電/光伏)價格預期。其中,2022年10月的水電I-REC價格預期方面,2021-2025年生產的水電I-REC劃轉價格預期分別為1.53元/噸、1.90元/噸、2.52元/噸、3.28元/噸、4.04元/噸;2021-2025年生產的水電I-REC注銷價格預期分別為2.04元/噸、2.41元/噸、3.04元/噸、3.78元/噸、4.54元/噸。
在原有的六項價格指數方面,2022年10月和12月CEA(碳配額)價格均較上月的預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并不構成顯著的價格下行預期。而10月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的復旦碳價指數走勢出現分化,全國碳市場和其余試點市履約使用CCER10月價格指數較上月小幅下跌,而北上和廣州碳市場上CCER各項價格指數均較上月上漲。其中,北上碳市場中CCER的10月價格預期漲幅較大。
研究中心分析,北上碳市場中CCER的10月價格預期漲幅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9月北京碳市場上CCER交易的活躍度不斷提升,交易價格也呈現出大幅上漲趨勢;另一方面,9月北京碳市場上配額(BEA)的價格持續上漲,日均成交價較8月上漲8.25%。BEA的價格于2022年9月19日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19.56元/噸。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場預期10月北上CCER的價格將維持上漲勢頭,因此,北上CCER的10月價格預期漲幅較大。
截至9月26日,9月CEA日均成交量僅有0.93萬噸,相較于8月的5.40萬噸,環比減少82.79%。0.93萬噸的日均成交量創下了全國碳市場成立以來的歷史新低,碳市場的活躍度還有待提升。
研究中心指出,9月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明顯下降,可能主要受到第二個履約期重點排放名單即將公布,以及9月一些政策公布等短期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加大了市場的觀望情緒,導致市場交易持續低迷。
9月碳市場表現出的這種交易不活躍狀態,在長期可能會影響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使得碳價易受到短期擾動因素的影響。同時,碳市場流動性不強也不利于社會真實減排成本的發現,不利于碳市場金融化與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并會阻礙碳市場減排降碳作用的充分發揮。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