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記者近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部署,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結合,問題發現率明顯提升,推動從無差別、粗放式監管向差異化、精準化監管轉變,監管效能明顯提升,確保全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規范、有效開展。
繪制一張藍圖。制定印發《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關于開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成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分工,確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合力推進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
夯實一個基礎。將涉企信息全量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與發展改革委、銀保監局等多個部門簽訂信息共享協議,豐富涉企信息范圍種類,擴大信息總量,為信用風險分類提供更多基礎信息。目前,全區數據歸集3560萬條、接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562萬條、互聯網采集數據67萬條。
建設一個系統。建成新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科學實施風險分類,包含風險概覽、風險分析、風險警示、企業畫像等模塊,與市場監管總局系統進行對接,完成指標訂閱和數據上傳的接口調試工作,將風險分類結果上傳到市場監管總局系統。截至2022年底,新疆轄區內企業數量42.39萬戶,其中信用風險高企業(D類)1.47萬戶,占比3.47%;信用風險較高企業(C類)2.72萬戶,占比6.42%;信用風險一般企業(B類)17.6萬戶,占比41.52%;信用風險低企業(A類)20.6萬戶,占比48.60%。
深化一個運用。完成“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改造,對接新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實施差異化監管,每月動態更新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數據。出臺《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規范(試行)》,建立基于信用風險分類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將大部分的監管資源用于信用高風險企業,涉企抽查全部按照信用風險等級抽取,切實做到精準發力。2022年以來,新疆累計發起抽查任務1640項,抽查企業2.2萬戶,A、B、C、D類企業的問題發現率分別達到8.4%、10.77%、20%、33.3%。
實現一個融合。賦能重點領域監管,在企業信用風險分類通用模型基礎上,建立“通用+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式,構建食品生產企業、特種設備等2個信用風險分類模型,統籌行業風險防控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對新疆1761家食品生產企業信用風險狀況及主要風險點進行精準識別和及時預警,推動監管關口前移,實現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
注重一個宣傳。全面啟動“新疆企業信用碼”建設,擴大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運用場景。在全區范圍開展主題為“社會共治 同心攜手維護守法誠信市場環境”的市場主體守法誠信宣傳月活動,加強信用監管政策法規、“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宣傳,提升全社會守法誠信意識,引導市場主體樹立守法誠信經營理念,不斷推進社會共享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