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烏克蘭使用英援助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打擊盧甘斯克的第二天,俄空天軍迎來了“黑暗一天”——俄軍4架主力戰斗機與直升機被擊落,多名飛行員與機組成員死亡。而這些戰機包括蘇-34、蘇-35等主力型號,烏方手頭有什么型號的武器可以將這些戰機擊落呢?老劉努力用現有公開信息來推測一下幾種可能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先來看一下新聞:多家西方媒體以及俄媒體報道稱,在俄布良斯克地區,俄羅斯似乎損失了2架米-8直升機、一架蘇-34戰斗機和一架蘇-35戰斗機,多名飛行員死亡。
據報道,所有4架飛機都在布良斯克州墜毀,該州位于烏克蘭東北部切爾尼戈夫州對面的俄羅斯領土內。
有分析認為,在布良斯克地區被擊落的俄軍米-8直升機中至少一架似乎是米-8MTPR-1型,具有電子戰能力,專門用于壓制敵方防空系統,俄羅斯軍方只有大約20架這樣的直升機。
截至目前,俄軍方并沒有回應戰機被擊落的消息。而對于被擊落戰機的數量目前還傳出多種版本。除了上述的4架之外,俄羅斯“自由媒體”的說法是5架,其中多了1架蘇-35。
烏軍方最新給出的數字也是5架,但組成部分和上述說法又不盡相同。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14日報道,烏空軍司令部發言人尤里?伊格納特當天表示,13日在布良斯克州有5架俄羅斯軍用飛機墜毀:兩架戰斗機和三架直升機,而不是此前報道的兩架直升機。
上述信息有些混亂,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各方的說法基本上是包括兩架或以上的戰斗機,其中至少包括蘇-34、蘇-35各一架,直升機2架或3架,型號基本上確認為米-8。
也就是說根據目前已有的公開信息,俄空天軍在一天內損失了兩型主力戰機,其中包括被俄方稱為4++級的蘇-35,還有一型主力直升機若干架,而該直升機可能為俄軍裝備數量不多的電子戰型號。
老劉認為,按照俄烏沖突以來,發生重大戰損的通報情況,俄軍方可能未必會正面回應本次損失。那發生類似“黑暗一天”可能存在著哪幾種情況呢?
可能一:戰斗機、直升機都被烏方人員用便攜式防空導彈擊落?
多名俄軍事專家認為,不排除是遭到烏方便攜式防空導彈襲擊的可能性。
老劉認為,這種可能確實存在,特別是在紅場閱兵前,克宮穹頂遭無人機襲擊事件后,外界普遍認為,烏方加大了對俄本土或俄烏邊境地區的滲透力度。俄羅斯“自由媒體”14日以“布良斯克空難:俄羅斯空天軍遭到來自地面的攻擊?”為題報道稱,毫無疑問,這些戰機都有可能是遭到了地面便攜式防空系統的打擊。去年12月,烏軍事情報部門就試圖在布良斯克地區使用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襲擊俄軍機,13日發生在當地事件很有可能是烏克蘭破壞者所為。如果烏克蘭破壞者攜帶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潛入俄內地,將對俄羅斯各機場構成重大威脅。
可能二:戰斗機是被烏機動防空武器伏擊?
俄專家認為,俄羅斯軍機可能被烏軍地面防空導彈系統伏擊擊落。烏軍可以秘密地將防空系統部署到俄烏邊境地區,并在俄軍機執行飛行任務的地帶對其實施打擊。
如果是這種情況,老劉高度懷疑背后有著北約提供深度情報支援的身影。在西方情報支援之下,烏機動防空武器系統早早候在俄軍機的必經之路上,然后對其進行突然襲擊,打完快速撤走。
可能三:戰機、直升機是被不同型號武器擊落?
老劉認為,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不排除俄軍直升機與戰斗機是被不同型號武器擊落的可能性。國外社交媒體上的信息顯示,其中一架蘇-34在距離俄烏邊界25公里處墜毀,一架蘇-35S在距離邊界40公里左右的空域墜落。社交媒體的視頻顯示,其中一架米-8在烏克蘭邊界以北大約50公里的克林齊鎮附近被導彈擊中后解體。
按照上述信息,不排除俄戰斗機被烏機動防空系統伏擊,直升機是被烏方潛入人員攜帶的便攜式防空武器擊落。
可能四:被自家防空導彈“誤擊”?
還有一些國外的分析人士猜測是否俄軍將米-8直升機當成英援烏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誤擊。不過,有專家認為,兩者的雷達特征完全不同,速度特征也有很大區別。米-8直升機巡航速度大概250公里每小時,而“風暴陰影”的速度為800公里每小時,再差的作戰人員也不太容易將兩者弄混。
俄軍事專家弗拉季斯拉夫·舒里金分析此次墜機事件的4個可能性時表示:可能之一是俄羅斯防空部隊犯了錯誤,將自己的飛機誤認為敵人的飛機。然而,考慮到白天、軍機飛行高度等因素,這是相當不可能的。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在高度復雜的空情條件下,任何突發情況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發生。
可能五:相關型號軍機在執行聯合打擊任務時被盯上
還有分析認為,近期俄方加大了對烏克蘭重要目標的空襲力度,特別是使用滑翔制導炸彈的打擊任務。這類炸彈射程遠,利用戰機從高空投放可以達到60公里的射程。這一空襲方式可以在大多數中程防空系統的射程外發射,而且精度高、威力大,烏克蘭方面可能因此吃了不少苦頭。所以可能依托北約提供的高精度情報,打了一次伏擊。
如果大膽設想,這次俄軍被擊落的戰斗機、直升機可能都參與了相關行動。比如蘇-34執行打擊任務,蘇-35則在后方進行支援,其中一架米-8進行電子干擾。烏方則有針對性地策劃了這次伏擊行動,通過烏境內的防空系統以及滲透到俄境內的特種部隊攜帶的便攜式防空導彈,對俄軍進行了伏擊,導致俄直升機被擊落。烏軍方在北約的幫助下,掌握了俄方戰機活動路線后,將機動式中程防空系統機動到俄烏邊境附近,實現了快打快撤。
當然截至目前,所有可能性都是基于現有公開信息的大膽推測,具體的原因還有待俄烏軍方后續提供的信息。